《预测策略提升阅读能力》结题报告
2020-07-10 18:52

《预测策略提升阅读能力》结题报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增加了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经历语文教学后的能力要求:由简单的学会知识上升到主动会学知识。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预测策略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背景经验针对阅读文本的线索,对文本内容发展形成假设,从阅读的过程中寻找资料检验先前的假设,进而形成新的假设,并带着假设继续阅读。预测策略不是只有猜测文章内容,须不断地检验自己的假设。

 一、预测策略

  在课堂上,当我们指着课题问学生:“根据课文题目,你认为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在不自觉地使用预测策略进行教学了。   

根据定义,预测策略的应用分四个环节:根据课题所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课文内容,形成初步假设;通过阅读文章前半部分内容,寻找资料验证假设,根据验证结果修正自己的假设;再根据新线索继续预测文章的发展,再次形成新假设;通过这样反复的步骤,最终形成对全文的有根据性的预测,从而理解文章的线索及内容设置,做到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预测策略的应用条件

 (一)文本的选择

 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才是因材施教的方法。学生使用预测策略,就犹如侦探办案一样,追寻线索一路探索,需要抽丝剥茧才能明白最终的结果,进而享受整个推测过程,因此预测策略适合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思考的文章。

 (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预测策略的应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充分的思考预设、及时的反应及应变能力和高度的概括理解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素质高的教师是关键,否则难以把控课堂,甚至适得其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表现在:(1)想法:阅读时,有自己的理解与想法;(2)关注细节:擅于注意到文章中的小细节甚至隐藏细节;(3)心境:心易静。学生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应用预测策略短时高效地完成阅读要求。

三、预测策略的创新模式新探及成果

(一)预测策略的创新模式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预测策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针对整篇文章的主题、内容、写作顺序、写作方式等的整体预测;更不是简单的对下文的预测:即学生在阅读本段内容之后准备读下一段内容之前,对下一段内容的预测,而是系统的、有条件的、有层次的逐层递进过程。因此在不改变预测策略实施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在预测策略的实施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对于侦探色彩的文章针对性地使用预测策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由预测策略的性质决定的。侦探色彩的文章,具有情节波折性、逻辑思维紧密、环环相扣的特点。新星一为代表的侦探小说就非常符合预测策略的文本要求。

2.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

预测是预测策略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学生看过的电视、电影、小说等都能成为其判断、预测的考虑因素;不同的背景给予孩子不同的看法;学识越渊博的人,越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更能主动地、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学生的持续性预测活动,有助于其进行深度思考,进而转变成学生的自发行为。

 学生应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时,体会到课堂的充实性:他们在不断地驱使自己找到真相,在找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线索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思考文章的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发展趋势,最终达到理解文章、思考文章的目的。

(二)预测策略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四大“抓手”。

抓关键词;关注细节;查找线索;合理推测。这是引导学生有效预测的主要抓手。通过预测策略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学生能在四大抓手的帮助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写作技巧,进而初步构建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阅读策略体系,即:根据线索层层推测,进度随之加快,节省时间;提高了阅读的准确率;明白文章,不仅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更能体味文章隐藏的内容。

  预测策略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文本的限制,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配合的方式,如:预测策略和摘要策略相结合等,以达到取长补短、互补共进的教学目的。